定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人根据自然界中的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形态、变化特点而归纳总结出来的,用来指代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五种基本元素。 五行的基本性质及特征分别如下: “木”具有生长、生发、向上、柔和、条达等特性; “火”具有炎上、向外等运动特征; “土”具有居中、承载、化育的特性; “金”具有收敛、肃杀、坚硬等特性; “水”具有润下、滋润、向下等流动特性。 古人在将万物归为五大类后,又发现这五大类的物质相互之间可以转化,并且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所谓“生”,即滋养、助长之意;所谓“克”,即制约、克制之意。五行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被概括为以下一组公式来表示: 金生水,因为金蕴藏于水中,所以含金的水有润泽的作用; 水生木,因为水有滋润作用,所以滋润树木; 木生火,因为木材燃烧才会产生火; 火生土,因为火能使土干燥; 土生金,因为金属矿藏都深藏于地下,挖掘出来会有金黄之色 从上述五组公式不难看出,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着其不同的作用和作用方式,同时又因相生相克的关系影响着其他四行的状态。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里,将万事万物分为了阴与阳两大类属性,并将宇宙间的任何事物及其现象均归于阴阳之中的一种,如日月为天日的阳面和阴面、男女为人之阴阳两性等。
在五行理论中同样也是如此,五行中的每一种元素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体,且它们又可以分为两个属性相异的小类属:一类属阳,一类属阴。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五行之中的每一行也都包含着阴阳二气。由于五行的性质是相对的,比如“木”的本性是向上升发的,但是“水”却可以淹没“木”,从而体现出它的向下、湿润的特点,那么这一过程就可以理解为木克水的过程(即“水”被“木”所制伏)。由此可见五行之间的克害并不单纯是对抗性的关系,其中也包含着一种抑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