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字五行属什么?

焦颜焦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扩”字,《康熙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里都有解释的。 《康熙字典》里说它是“从宀(mián)从言,宀,房屋也。言,教育也。教者,上所施下所效。屋者,居人成室之义。”“广”是它的异体字,释义也一样。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 “扩大、推广” 还举了例子:扩大生产。普及推广。 显然,这两个字典的解释都是把“扩”归在“广”部里了,而且认为它的本义就是“扩建房子”。 这似乎与现在的汉字学研究成果相悖。 我查了下张毅先生的《古文字结构形态学》,这本书是研究古文字结构的,其中提到了很多字的构造形式——“构形分析”,并给这种构造起了个名称:型。比如“家”字他分解出来的型是“宀”(指事符号)+“豕”;“章”字他是“音”+“早”。 而“扩”字,按他的理论,应分解为“宀”(指事符号)+(广)。 这个“广”字,再查《康熙字典》,发现它的部首是“厂”不是“广”——这恰好与“扩”字在小篆中的写法一致。可见这个小篆写法正是“字源”的最好说明。

我看了下《现代汉语词典》的序言,里面说到这本词典收的字都取自于198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大词典》。那么,我就查了一下这部《现代汉语大词典》,在里面找到了“扩”字,并且看到了它的词形——“扩大”、“扩张”、“扩大化”,同时看到它的来源是《现代汉语词典》(1973)。我再回去看看那两本词典是怎么解释“扩”字的,果然看到它们给的出处都是这样——《现代汉语词典》(1978)。但是,《现代汉语词典》(1975)里“扩”字并没有收录。这部词典也承认了它所收的词形都是来源于它1978年的版本。现在的主流学术界仍然是把“扩”字归于“广”部的。

姜思羽姜思羽优质答主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其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宇宙万物的最初的理性认识。后来,随着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被不断认识,五行的范畴在内容和属性上得到了充实和发展,成为说明世界万物相互关系的哲学体系。五行有生、克、乘、侮的关系,其基本内容如下:

相生:即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依次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相互制约、控制、胜过、抑制的意思。依次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果把相生关系用一条弧线表示:则正好是一个五角星形;五角星形的边则代表五行的相克关系(以边的两端来表示克制)。

相乘:因相克太过而出现克制一方太过亢盛,超过了被克者正常的耐受程度,从而使正常的相克关系破坏,以致引起倍克方功能的严重障碍,这种过度的克制就是相乘。

相侮:五行中某一行本身太过,过于亢盛,以致反过来去侵犯、凌侮克我的一行。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的次序相反,因此,又叫反克。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整套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哲学思想理论,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精髓和基础。“阴阳五行”作为中国古典哲学中两大学派,各树一帜,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五行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或五种元素) 之间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中产生的。五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中维持动态平衡,并以此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不仅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认为人体是一个由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形体、官窍等以五行的特性来归纳划分的系统,在生理上互相滋生,病理上则相互影响、传变。因而,五脏之间在生理上是有密切联系的,发生病变时也是一个整体反应过程。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同时患病,其病变程度又比较严重时,则可以认为是关系密切的两脏或多脏患病。如果某脏先病,又出现了与其关系密切的某一脏的病症,即可认为是“子病犯母”或“母病及子”。掌握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即可用来指导临床治疗及养生防病。

五行相生,即金生水(金水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