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的五行是什么?
“寻”字,《说文》段注曰:“上形下声。古文字形,从巾,音迅。凡巾部字多切音循。此字切音荀。” 按《康熙字典》引宋王辟之《水经注疏》云:“寻,今俗作荀,非是。”又引《广韵》云:“寻,本作荀。”可见其本字为“荀”。《字汇》亦云:“寻,俗作荀。”“寻”即“荀”字的简化字,当无疑义。
然则“寻”字五行为何?《康熙字典》于“寻”字注释中言及五行,称:“《集韵》、《类篇》并音旬。《易·乾》‘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注》‘大衍,用一甲子推算阳爻。甲己合而得六十,丙辛合而得六十,丁庚合而得六十,戊癸合而得六十,共三百六十,分而为二,各一百八十,谓之爻象。每卦六爻,故三百六十二爻。乾坤二卦六爻皆动,复自初九推至九五,谓之运行。其不用十者,留待后用。’按此数即十干数也。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之类,共六十对;每卦六爻,每爻用一对,共三百六十对。乾坤二卦六爻皆动,共七百二十对。而阴阳各半,各得一千八百对。此《乾》《坤》二卦所用数字之详也。其他五卦,每卦只用五百四十对。《姤》之上九用五十对,余四十九对。《遯》之用九,减十对。《革》之三十四减八对。《鼎》之初九减三对。《震》之六三增二对。《艮》之六七两爻俱无。《渐》之一四两爻俱无。以上诸卦之用数共二百一十对。五卦之用数除《乾》《坤》外,共三百五十对。减去《乾》《坤》二卦之一千八百对,还馀一百四十对。加《乾》《坤》两卦之用数共三百九十对。《易》之用数实止于此矣。若《易林》所载之数,比此多六百九十八卦,又增八百八十个爻。而《周礼·大卜》、《诗·大序》载数均比此多二百一十。《汉书·律历志》载数十千,《后汉书》作数万,皆不详数多少。《晋书·律历志》载数亦不确。盖古数相传,惟《易》用数准确,他书所载,不足据也。”
经查,《易·乾·彖》曰:“大衍之数五十。”“用四十九者,以其子午位居中不动,以一数乘其位,五十五矣。又以九数自初至五,反归本位,所以六十。其不用十者,留待后用,如四季之末一阳息而复始。” 按此五十之数,正是五行生克之数。即中央戊已土,右属火,左属金。五为土,十为火,五为金。此三数合为十八。再分左右,各计九,则是三十六。除去循环用的六十,则五行生克之用数为三十六。 “大衍之数用五十而有余,正谓此也。”(《周易尚氏学》) 五行生尅之数三十六合为一甲子,故有“共三百六十”之说。《系辞传》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数五,地数六,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加上地数三十,共五十五。去一得九,是以六十为周期。
至于“阴阳各半”之说是就八卦而言,每卦六爻,阴阳各居其三。而五行则是阴阳共担,相对平衡。所以不能用“阴阳各半”来说明五行生克的数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