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五行属性?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源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物质组成,这五种物质相互依赖、互相制约,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古人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创造了相生相克论: 五行相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就是顺者相生。
五行相克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也就是逆者相克。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土→水→火→金。 我们在判断自己的喜用神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出生日期进行推算。 举个例子:我生日农历腊月十七,属壬水,那么我的喜用神就是木和水。为什么是木和水呢?因为冬月辛金无力,只能以丙火和丁火暖局,所以木生丁火,乙木生子月旺相,又有水为源泉,所以为喜用。而土虽然能生金,但在这样的寒季,土太虚,无法直接生金。
如果我想提升运势,就要加强我的喜用神,所以可以在家里摆放绿色的植物,在名字上也可以借助五行属性的字。 例如:我可以取名水木,也可以是雨森、林润、晓林等等。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生成的,当然,人体亦不例外。中医学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分别称为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这既是对同一属性的各方面事物进行的归纳,又是对五行与脏腑及人体其他部分关系的确切表明。中医学将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就是通过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来解释和论证人体的内脏外应和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所谓“属性”,是指构成世界的本原之物,各种具体事物都具有五行的某种或某些属性。“属木”者包括肝、胆、筋、目、爪、春季、东方等;“属火”者包括心、小肠、神志、舌、脉、夏季、南方等;“属土”者包括脾、胃、口、肌肉、四肢、长夏、中央等;“属金”者包括肺、大肠、皮毛、鼻、秋季、西方等;“属水”者包括肾、膀胱、骨、发、耳、冬季、北方等。以上分别从五脏及五脏所属的腑、形、窍以及四时和方位等各方面,归纳了“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从而形成了以脏腑为主,并以五行属性为标准的五类系统。
以上对事物的归类,不是以现代科学,如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为手段,而是主要根据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和类比取象的方法,对天地万物各种性质、特征的某种标象,分别比附,进行归纳和概括,得出的是一种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即最带有标象性特点的五行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