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分别五行属什么?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小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小时相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每个时辰对应两个节气,一个节气有十五天,因此每一个时辰也可以换算成三个不同的日子。比如下午一点到三点是“未时”,那么它所对应的节气就是夏至和小暑之间;而晚七点到九点则是“戌时”,它的节气就处于寒露和霜降之间。
为了便于记忆,古人把每一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阶段,各占半小时。这样,整个一天就被分成二十四份。以子时为例,从深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为初子,正是天人交替的时候,阳气始生,阴盛阳微;而凌晨一点到三点则为正子,阴气渐长,阳气微弱。其他各个时辰也是如此分割的。 那么有人要问了,一天不是二十四个小时吗?怎么变成二十四份了呢?其实这里存在一种误解,古时一天并非现在意义上的二十四小时,而是比现在少一个小时,也就是二十三个小时。这是因为古人把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一段时间定为子时,而我们现在把这一段时间划入了今天晚上的睡眠中,也就是说古人的“子”比我们多了一个小时。
正因为如此,古书中提到的某个人的生辰八字中的“时辰”,实际上是指现在的几点几分,而不是现在的整个时辰。比如宋朝著名思想家范仲淹的生辰八字为“甲子乙丑海中金命”,其中“子”时就相当于今天的子时,而不是现在的前半夜十一点到十三点。 当然,无论怎样划分,一天总是由昼和夜各半组成的,所以古人又把每一天分为早上、中午和晚上。于是乎,时辰再分三部分,每部分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