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地震带吗?
不是地震带。 不过,北京处于华北平原西北侧,邻近燕山山脉,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过地震记载。 北京地区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破坏性地震是在公元前106年,当时西汉朝廷在河北易县修筑陵墓,“发卒二千人以作寿陵”,因施工不当,导致地面下陷,伤亡数百人。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期间,洛阳、西安等地均有强烈震感,据《旧唐书·德宗纪》载:“庚子,京师地震,自余郡县皆有震动。” 唐朝以后,关于京师的地震记载逐渐详尽。如宋代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辛卯,京师地陷,坏殿宇百间;”元代至正二十年(1283年)正月“壬寅,京师地震。”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十二月“辛丑,京师地震,有声自西而来者。”清代乾隆六年 (1741年)二月 “庚辰,山西襄汾县南十五里,地涌黑水。
乙酉,京师地震……是夜,顺天府及南北城房屋多有摇动,人皆惊扰。” 从上述历史记载可知,尽管早在先秦时期,北京地区就已有过地震发生,但是历史上的强震大多发生在隋唐之后,且多数在北方地区。这些地震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对区域社会和经济秩序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地震虽然强度大、波及范围广,但未超出构造破裂的范围,均属于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
在北京地区近千年的历史上,还有过两次外来入侵引起的地震。一次是金灭辽时,“炮震地震…是夕,天色昏暗,自二更直到五更,屋舍倾倒,人马毙伤甚众。”另一次为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九月,蒙古军攻破遵化,“鞑兵自北而南,炮裂地震。”这两次地震虽然规模不大,但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说明北京附近的地壳运动仍然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