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五行属什么6?
《说文解字》:“旂,旗之名也;六尺竹竿,上画日月焉。”段玉裁注:“兵车之旗以旛牛尾为旄头,故谓旃、幡、旟等为旂。” 《释名·释兵》:“旂,凄也,其色悲凄然。”李孝美注:“旌旗之属有九旒,本画五彩,今只用三色者,古谓之旌;六旒,本画四彩,今只用二色者,古谓之旂。” 从字形上看,「旗」字由「非」、「旗」两部分组成(上图),而「非」上面一短横代表的是「罒」,下面一短横代表的是「矢」,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旗帜的旗」。
关于「旗帜的旗」,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 如: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扬采旗之意,奋鸣笳之筹。” 李善注引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又八佾舞位,皆有标帜。《周礼》:‘夏祝彝,殷祭幡。’郑玄曰:‘祭祀之时,天子八佾之舞……其旗幡长丈四尺,广一尺,五色,画五方之象。’” 南朝·梁·萧统编著《文选》卷三十五〈文赋〉:“尔乃风云感而波涌,灵旗骛而飘颻。” 李善注引三国魏·王朗《集解》:“高祖武皇帝定关中,建唐国,画日、月于旗上,以为征讨之符。” 唐代韩愈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讳辨》。其中说到:“皇帝在位,凡三十七年,旗杖之所指,卒无侵暴。”“太宗之世,太宗之臣,或取字于旗,谓之旂阳;或名字之字,谓之保吉。”(下图为唐代的旗帜) 这篇文章还收录在北宋时编撰的《文苑英华》里,可见这篇文章是韩愈早年所作。文中提到的“旗”字用作人名,即今天所说的“姓名中的字”,这种现象在古代是很常见的,如宋朝的名将狄青和寇准的名字就是「狄青」(《宋史》原文作「青」)。